最新动态

食物的深味:专访「深食」工房创立人陈可儿及伍泽均

06.01.2023
HKDI
推介

谈到「设计」食物,传统上大多由厨师发办。设计出身的陈可儿和伍泽均,却一反传统,把食物作为发挥创意的主要平台,不但传承了食物的传统味道和文化,更锐意从中发掘出崭新的表现方式和设计食物之美。

香港仔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地方,社区中不乏画廊、舞蹈室和创作坊等。这天拜访「设计创意培育计划」(Design Incubation Programme)共享空间,甫到埗尽入眼帘的是青色的小河和翠绿的山丘,换上凉鞋走进一室洁白的「深食」(Deepfood)工房,门前架子上摆放的,都是叫唤不出名堂的怪石食器和不同功能的奇形食具,它们既像食物又像凋塑,肚子不期然咕噜了几声。


一身素白的「深食」创立人陈可儿(Cindy)和伍泽均(Heinrik)像设计师多于厨师。有没有想像过一边听着歌手林一峰的歌,一边品嚐用糖胶筑成的透明九龙凋塑?又有没有试过一边欣赏三百年历史的广彩文化,一边品嚐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桂花糕?Cindy形容食事于她已超越口腹之欲,犹如成为一种传意与思辩的媒介:「2018年我们成立『深食』,期望食物的意义能超越美食与快餐层面,启发人们深刻的思考空间,以及与世界的联繫。」


从食物凋塑到食虫文化
两位美食家拍档早在中学时代已是同学,当然他俩追求的不是味道之美,而是设计之美,后来Cindy到英国圣马丁学院进修,Heinrik进入理工大学修读产品设计。他们在各自的轨迹上已设计出超乎想像的美食产品,Cindy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米高安哲罗式的美食家,至于Heinrik,就更像电视连续剧《末世列车》(Snowpiercer)中的食物製造师。


Cindy提到自己如何将凋塑融会于美食当中:「那时考进圣马丁学院,要做一个跟食物相关的设计报告,想起在『麦记』吃雪糕时,常把它塑造成特别形状,于是便将一些製作陶泥的凋塑工具,变换成吃雪糕的匙羹。那些匙羹像在法国餐桌上般一列排开,循序渐进地让食客将雪糕变成心目中的凋塑品、一个会溶化的凋塑。」


想像力更偏锋的Heinrik,在考入理工大学时设计了一部令人难以置信的美食机器:「那时候我做了一部让人们在家中养殖食用昆虫的机器。当年很多科学家开始讨论粮食问题,谈到未来的蛋白质很多时都要在昆虫中吸收,我想到食虫除了可解决粮食问题,更可以改变饮食习惯,以及促进食虫背后文化的思考,于是便用了食虫来做产品设计,背后其实更多是关于社会及文化的探讨。」


食物是最共通的语言
谈到2020年跟艺术家王天仁合作的《YES, BUT WHY? 》创作,可说是给参与者一次大脑震盪。他们设计了一个让初中学生横向思考食物的议题,很多小孩子都会好奇,食物怎样跟产品一样都可以做成设计?


Cindy认为:「一般产品很少包括味觉及嗅觉,大多数只是会涉及视觉、触觉或听觉,而食物就不一样,更甚是它属具多元五感的产品。」对于Heinrik来说:「我们平常会做很多概念设计,家人会说不懂得我们做什麽,但食物设计就容易沟通得多。有一次我们要製作不同年代的桂花糕,家人会说里边应该有桂花,又应该有鱼胶粉。一件产品最重要是大家有common language。」


苦涩砵仔糕勾起日治回忆
另一个令他们印象深刻的,是深食剧场在2021年的《情迷岛中园》(Midnights on the Island)创作。Heinrik谈到那次是一个关于动植物公园的故事:「香港公园历史悠久,我们希望透过公园诉说一个关于香港不同时代的故事。那时刚巧看了活地亚伦的电影《情迷午夜巴黎》(Midnights in Paris),里面出现了一架车,带着男主角穿越巴黎不同的年代,我们想到香港故事也可以透过这样的一架车,带领观众穿越香港公园数百年的故事。」


由于这次的活动是在香港公园中漫游,Cindy可以跟许多逛公园的人聊天。「其中一件产品『不日不英鸡尾糕』,上面是英式维多利亚海绵蛋糕,下面是和菓子砵仔糕。我们要砵仔糕带出日治时代的苦涩味,于是便真的去药材舖买了不同苦味的药材来试。本来想用莲子心,它却不够苦,最后用了黄莲,试了之后真的是哑子吃黄莲那种苦,令砵仔糕苦中渗甘。一位经历过日治时代的婆婆嚐过我们的苦涩砵仔糕,她嚐到的那种苦味是比别人更深刻的。」


一个鸳鸯碰撞的城市
今年度「港深城市/建筑双城双年展」,他们构想出「味图:香港街道鸳鸯」(Yuen Yeung Map of Hong Kong Street),以茶叶、咖啡和香料设计出三款代表香港街道的「鸳鸯茶包」,发掘各区独特的气味。调配出来的城市味道,不只有花香草香,更有波牛的薄荷膏味道、婆婆的陈皮味道、浮华的金粉味道⋯⋯


城市的味道何等複杂,Heinrik谈到「深食」成立至今,对他看食物、文化和历史都有很大影响。「未来我想在食物以外,更多探讨食谱这主题,可能跟文学历史有关。近来也倾向多做一些curation,帮助不同界别的朋友用食物讲述他们的故事。」


Cindy也憧憬着未来的路向:「我想食谱是未来的一大主题,食谱可以被带去全世界,也可以超越不同时空。像宋代菊花蟹宴,那种複杂的文人精神,今天看到那食谱,依然可以感受到那广濶的文化深度。现在即使去米芝莲三星餐厅吃大闸蟹,也绝对比不上《东京梦华录》书中所描述,配合天时地利人和去吃的大闸蟹宴,这跟今天我们所想像的不可同日而语! 」


Othe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