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动态

香港多元字体创意:专访《见字__》展览策展人区德诚、 Typeclub发起人黄光锐及 参展设计师罗德成

06.01.2023
HKDI
推介

探讨文字设计潜力的《见字__》展览已于本年7月在HKDI的传意设计研究中心圆满闭幕。初秋之际,我们请来了当中三位灵魂人物畅谈展览后感,分享填满「__」留白的未来构想。

Typeclub缘起
资深广告人黄光锐(Spencer)、设计达人区德诚(Benny),还有跨界平面设计师罗德成(Katol)都是「梯级」的创会会员。三人虽然从事不同媒体的创意工作,但同样对文字与字体设计充满热诚。
Spencer回顾入行初期电脑还未流行,要完成一份广告,平面设计图上每一个出现的字都需要人手间字,再拿去晒图、拼稿等等,工序相当繁複。由于错了一个字便会功亏一篑、加重製作成本,创作人都会格外注意字体的运用。那时候广告公司还设有内部工作室,专职的字体设计员,分工非常仔细。他忆述当时笔下字体作品更是设计奖项的常客,可见字型的地位殊不简单。随着电脑科技演进,连普通家用电脑都已预载多款字体,商用软件的字型更有众多选择,typographer一类职位也逐渐被淘汰。Spencer慨叹道:「科技带来的方便令人们渐渐忽略字体对设计的影响,忘了字型与空间编排所发挥的传讯功能是何等重要。」
Benny也有同感。回想「梯级」成立之初,一群业内友好正意识到无处不在的字体设计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,人们亦没有细味箇中值得欣赏学习和研究讨论的地方。他说:「文字设计跨度很阔,要把零碎资料归类、排序及整理是需要花很多心思的。我们希望成立Typeclub后,可以令社会对文字设计产生更大的兴趣。」
他们集合了几位志同道合的设计师,希望透过Typeclub打造更多幻想空间,引发创意,在字体的重要性被完全遗忘之前,用心说好文字的故事。协会致力透过举办展览、研讨会、工作坊等不同活动,在香港、亚太地区及世界各地唤起不同界别对字体设计的关注,从而推广字体与文字设计的工艺、推动创新,促进设计的功用和增进公众的知识。


为什麽要办《见字__》展览?
只要稍稍留意我们身边的商品、招牌,甚至是社交媒体上用来吸睛的图像和视频,便会发现字体设计实在是随处可见。然而,我们的通病往往是即将失去才会珍惜。以文字设计为例,以往常见的小巴字、货车模板字、路牌监狱体 等,要到了硕果仅存时才会引来各方争相关注,足证香港实在有需要把零碎存在的字体设计足迹整合疏理。Typeclub正是看到了这个契机,与HKDI传意设计研究中心合办了是次展览,希望引起更多人关注字体美学,令更多富有香港本土特色的字体被发现。


九位发起人,除了Spencer、Benny及Katol外,还有Victor Cheung、Henry Chu、Sammy Or、Sandy Choi、Dave Choi和Keith Tam,各自邀请了两位朋友,为《见字__》展览带来共二十多件不同媒体的作品,参观者可以在欣赏投映、装置、插画、海报、书籍等创作时,从不同角度细味字体设计其实不只限于间字、字型及字款,并反思字体与空间环环相扣的关係。
Spencer分享说:「字体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,而是寄附在特定功能的空间中。近年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在狭隘的手机屏幕上,我们希望藉着《见字__》,邀请大家跳出手机,放眼更辽阔的空间。」
Benny认为Dave Choi的《见字图鑑》为欣赏文字提供了非常有趣的角度。这幅有如蝴蝶标本的图鑑,是Dave从香港大街小巷蒐集而来的文字芳踪,以昆虫比喻文字,有系统地呈现出隐藏城中数之不尽的字体。


专注手绘招牌的Katol为展览带来了装置作品《见字千金》。这本人手绘製的巨型书藉以金箔製成内容,表达香港就是一块金漆招牌,千金一诺。作为Typeclub里的年轻成员,Katol认为文字设计是一种工艺,也很庆幸他能够以这门在香港几近失传的技艺维生。他说:「近年观察到越来越多人留意文字设计,例如打开Instagram都可看到有些帐户专门收集文字设计的城市风景,这是令人欣慰的。」


Katol还发现有不少从事设计的人,不一定曾经正式学习字体设计,但作品中却会用上很多字体设计的元素。以他两位特邀创作人为例,涂鸦红人XEME和饶舌歌手Youngqueenz都是没有学过字体设计的,但却在他们的街头涂鸦和MV作品中展现不少令人惊喜的字体设计细节。


展望未来
《见字__》展览其中的一个成功之处,就是汇聚了不同领域的创作人,呈现心目中属于香港的字体,令人喜出望外。除了让在院校修读的同学近距离欣赏海纳百川的文字设计作品,也让更多设计同业认识Typeclub的理念和抱负。


Spencer说:「当然,一次展览不足以掀起巨浪,但我们期待是次展览可以抛砖引玉,也希望可以再办更具规模的展览,连结更多对字体设计有兴趣的人士,扩大影响力,甚至冲出香港,与其他地区交流。」Spencer觉得教育是传承的重要工具,日后如有机会在设计课程中加入字体设计元素,也是理想的发展方向,有助新世代加深对香港字体的认识。


Benny补充说:「我希望《见字__》能够让本来觉得字体设计枯燥乏味的人改观,也希望准设计师能从观赏作品中获得灵感,尝试透过字型设计临摹实验。」事实上,学习需要经过模倣、需要经历时间浸淫,而观察实物则有助学生了解创作人的心路历程,再沉殿成自己的经验和阅历,发展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。


Katol同样觉得实践非常重要,现在的年轻人对任何感兴趣的事物,首先想到的未必是去报读课程,而是求教网络。以他自己为例,他便是透过网上认识了很多香港的字体设计师,从中领悟到独特的创作手法。他期待网络平台可以继续发酵,让更多人持续参与,以后的作品便能够越做越好。


三位讨论时也提到字体设计不只包括标题字、花字这个层面,也涉及发展整个字型家族,例如透过笔画粗幼令读者在纸上和屏幕上看得更舒服。然而,要打造新的汉字字型家族却绝非易事。说到底,繁体中文字与英文字的最大差异,就是前者数量众多,必需倚赖匠人精神和配合人工智能等先进的科技逐字打造,才有望实现。这方面我们可借镜日本的经验,参考他们如何透过尊重老师傅的技艺,保留旧有的美好事物,同时又能加入新的元素,打造更加丰富的新文化。


Othe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