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動態

喚醒禮服靈魂

23.05.2023
HKDI
推介

Herman 早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接受西方建築和藝術訓練,曾分別在日本、美國和英國執業建築師,他在數年前放下建築事業,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L'impression du temps (時間的印記),以其精通的電腦編碼與運算技術,從事藝術圖案創作,及後更延伸至服裝、首飾、布料設計。他又執筆為文,以《禮服的靈魂》為題寫下一系列文章,與大家分享其研究心得。


傳統中華禮服自清末便出現歷史斷層。民國時期年青知識分子將社會落後歸咎於傳統桎梏,今天香港雖經歷百年殖民地文化洗禮,仍對西方古典和現代文明一知半解。所謂文化承傳也要經本地「創意」洗禮、符合西方流行套話如「活化」、「傳創」、「混搭」等。相比之下,五百年前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,已把藝術規範化和制度化。西方服飾文化傳承至今,仍受惠於各大時裝品牌、學者專家和有關藝術機構的支持而得以與時並進。


「反觀昔日中國富人太太們則偏愛找師傅訂造服裝,質量如何端視乎主顧的審美和品味,而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師傅亦難以傳承箇中文化。正如建築文化不能單靠裝修或砌磚師傅去傳承,而必須要有建築師的角色。在中華禮服文化傳承上,我現在便嘗試扮演建築師的角色。」Herman說。


Herman 梳爬整理了大量史料典籍,又參考大批私人和博物館珍藏的歷代服裝,理清中華禮服傳承發展的來龍去脈,他表示:「正如同數學中有些是變項,有些是不變項,大家要掌握中華禮服背後的那些不變項,那些永恆主宰、長存不墜的力量。」


說到中華禮服源頭,便不得不提儒家經典《禮記》所述: 「古者深衣,蓋有制度,以應規、矩、繩、權、衡」。中華禮服既始於儒家定義,之後歷代有關著論立說,便不免以儒家教條為尊,以至服裝設計製作的細節處理,都帶着儒家象徵意義和文化符號。其實《禮記》早已解釋了什麼是「規矩」。「規」是圓規,「矩」是角尺,就形同西方的「圓規幾何」,都是當時天文學的標準,惟後人又為它添加了許多道德價值,展示了儒家思想主觀的價值判斷。


古人以「規、矩、繩、權、衡」對應「公正、無私、正直、公平、忠直」等美德,只是儒家學者一廂情願的主觀價值判斷。要探究中華禮服的深衣美學,應綜合東西方傳統文化對人體的觀念,包括人文和科學的思維和理論。當中「規」所定之中軸跟地面水平成90度,以立身之點為中心,滙聚世界;「矩」所定之方向是沿着「規」的中軸,投射於世界的角度和影響力;「繩」從一維的中心點和方向連結成線,把人的宇宙觀、概念建構成二維的幾何圖,以北斗星坐標顯示圖的方向;「權衡」的大小和幾何圖案的佈局,便有如交嚮樂的編曲和古典藝術的黃金比例。


不同朝代的中華禮服固然有其奉行不輟的文化底蘊,卻也同時折射了所處時代精神。Herman發現過去皇室貴族專享的中華禮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,於是便興起了復興中華禮服的念頭。主要是找出古人的原意,再將尚未完成處,用現代先進技術和材料實現出來。最近他便與樂思手工製Handmade by Royce 合作,重造出多件經典中華禮服,包括清代長衫、馬掛和馬甲,以及唐代襴袍,希望通過理性嚴謹的研究、精密先進的電腦科技和精湛地道的縫紉工藝,帶出中華禮服文明被遺忘的傳統風範。


就像攀山專家追求克服世上眾多高峯那樣,Herman也想逐一克服傳統中華禮服的基本範式,尤其想將那些前人沒碰過的項目全部再造出來。為免受制各種不合理要求和約束,Herman謝絕一概文化資助計劃,笑稱它們都是難以穿著的「金鐘罩」。他表示自己勝在有「天時,地利與人和」。「天時」是當前網絡時代容許在網上作充分調研,「地利」是香港既為中西文化交流都會,又接近中華禮服發源地,至於「人和」則在於他所接觸的許多學者專家,其實都樂於分享相關知識和智慧,所以才敢於單槍匹馬,勇以一人之力迎難以上。


Othe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