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动态

「月逝无声」:以科学探索艺术

16.07.2021
HKDI
推介

2021 年5 月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期间,于中环大馆同步有一个发人深省的装置展览,名为「月逝无声」(The Moon Is Leaving Us),为获选爱彼第5 届当代艺术创作委托计划艺术家,于香港知专设计学院任教多年的许方华(Phoebe Hui)最新多媒体力作。爱彼艺术创作委托计划是两年一度的竞赛,由爱彼当代 艺术创作项目提供支持,《月逝无声》是于亚洲举行的第一个委托计划展览。我们专门采访了许方华,听她诉说装置背后的概念和创作体会。

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「创意媒体系」的许方华,虽然先后负笈伦敦及加州进修,却坦言最受启蒙的时期,都在香港。那时她修读剪接及声音设计,导师们都是在职创作的艺术家,创作和教学双管齐下,大大开拓了许方华的眼界,让她深深感受到做调查做研究的重要性,不单能扩阔她的意念,也为每次创作奠下基础。

像这次她为委约项目构思的概念,首先源于她在冬季到爱彼位于瑞士的总部参观,晚宴后走到餐厅外蹓跶的时候,看见漆黑中极目皆为雪地,在月亮的映照下却充满宁静的感觉,让她联想起苏东坡一首名诗「水调歌头」,月满之时,大家会相约在雪山共进晚餐,这样的约定很有趣。由此决定以月亮为灵感,开展了她漫长的调研计划,不单追溯古代天文学家对月球的研究历史,更专门采访前太空人,让他分享月球的体验。

同时她发现,月球正以每年3.78厘米 的距间离开地球,于是成为她这次创 作的概念源头。至于表现手法的启迪,则源自许方华发现了一位波兰天文学家Johannes Hevelius 于1647年出版的《Selenographia, sive Lunae descriptio》,是人类首本以地图形式描绘月球的专书,是这位天文学家透过自己研制的超长望远镜观察月球的成果。

结果,许方华决定以Johannes Hevelius 370多年前的月球绘画作为核心蓝图, 自制绘画机械人Selena,以她在美国太 空总署公开月球图片库里的特选作品为 临摹对象,绘画崭新的月球印象。同场 另一作品Selenite,则以过去300年科学 家制作的月相图和相片为资料基础,用 machine learning 的方法生成新月相图, 以回应月亮渐渐远去无法复返的科学事 实。然后把这些画像透过数十个电脑屏 幕呈现出来。 Selenite 以巨型圆形装置 设计,就像悬挂在外太空一枚正在运行 的人造卫星。

有机会到现场观看装置展览的朋友,都会获发一块偏光镜片,在观看Selenite上满布的电脑屏幕呈现的崭新月球画作,可以收获另外一种观赏经验。这也是许方华之前做调研的时候发现,电脑或手机屏幕如果没有添加偏光镜片,大家看到的只是一片空白,就如观察月亮和世界需要依赖仪器,让我们看到平日不能见的世界。

因为自己对科技及机械等的兴趣,并经常放到作品里,有时许方华会被误认为工程师甚至科学家,对此她这样解说,「20世纪是专门化的,但在文艺复兴时代,艺术家都会循艺术及科技的角度思考问题,是一个认识世界的整全方式。现在我们的社会正面对愈来愈复杂的问题,实在需要跨领域的思考方式,人们在讨论事物时需要牵涉更多范畴。也许是我的好奇心特别重的缘故吧,遇上一些机器之类,我会很好奇到底它们是如何运作的。所以我在中学时已经选修电脑,那时老师还以为我应该会选艺术。 」

事实上,许方华在中学时期已经有画漫画及写诗,并投稿文化杂志,到大学环境改变了才没有继续。难怪这次「月逝无声」装置展览会以月球绘画为主题,却以一种崭新的机械手法演绎,是许方华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精彩之作,以科学探索艺术,以理性演绎感性,重新诠释陪伴地球亿万年的月球,既传统又创新,期望在她永远离去之前,留下美丽的痕迹。


Others